又到了學期末我最頭痛的地方-----寫成績單
用短短的幾個字就要我對孩子這學期的表現做評語
酷刑喔~~~是誰發明成績單這玩意兒的????
剛在網路上看到這篇文章
和大家分享一下吧!!
商業週刊第1001期(2007/1/29出刊)封面有個非常吸引人的標題:「沒有成績單的第一名」,以專題方式介紹了位於北歐、常年冰冷的國家~丹麥,因為去年英國一所大學發布的「世界快樂地圖報告」,丹麥在全球178個國家中列名快樂國家的榜首。
記者從丹麥的經濟、教育、社會福利、產業等方面,先進行巨觀的分析,再從丹麥人的訪談及自身觀察中,做出微觀論述,雙管齊下,試圖找出丹麥人快樂的理由。
讀完後我的感想是:丹麥的教育造就了丹麥人的快樂。
丹麥的小學不選模範生、成績單上沒有老師的評語,更沒有排名,只有孩子自己寫下「最喜歡」、「最討厭」、「最擅長」、「最希望學習的事」,期末老師和家長就以此做為溝通依據,因為「重點不是成績,而是孩子的發展、個性及與同學的相處」。
為什麼不選模範生?「因為那些已經很棒的孩子,不管在什麼環境裡,都可以有很好的表現。」不選模範生,是因為顧慮到那些落後的孩子。
見微知著,由此可知丹麥人的教育理念是:學習是快樂的,不必跟別人比較,只要追求自己天賦的文化、懂得傾聽自己心裏的聲音。
這樣的教育理念培養出丹麥人的自信,根據記者親身觀察發現:漫步在首都最熱鬧的商店街,竟找不到一位穿戴LV、GUCCI、PRADA等名牌的女性;路上行駛的車輛也少有賓士、BMW大轎車,即便有,車主也會刻意拔除車款標誌,叫人分不出等級。
因為懂得尊重別人,所以不會急於炫耀自己的財富。「最有權力的人與最沒有權力的人的距離很小,這是一個非常平等的社會。」因為身分平等、機會平等、社會安全又透明,所以丹麥人都能安心做自己。
一位十九歲就做學徒的銀匠,面對記者提問:「對十年後的自己有何期望?」時,他的答案是:「我希望我就在這兒,做一模一樣的事!因為我可以比現在更進步一點點。」記者再追問:「難道不會羨慕他人升遷嗎?」對方卻用一種溫柔堅定的語氣回答:「我覺得我跟老闆一樣好。也許他的責任比我大、工作性質不同,但我不認為他的地位比我高或比我好。」
這段訪談透露出什麼訊息?在我看來,就是一個生活在習慣與他人比較文化下的東方記者,突然發現生活原來也可以不與他人比較,仍然活得很快樂(甚至更快樂)!
買下這本雜誌時正值期末,每個老師都在趕著製作成績單,其中最棘手的就是寫成績單上的評語,那可真是一大學問啊!這時候就會覺得丹麥小學生的成績單真是可愛,不過試問,在台灣有多少家長能夠接受這樣的成績單呢?
今天主日看到教會門口貼了兩張紅榜單,原來是教會裏有個孩子學測考了滿級分,在講台上這個孩子也被大大表揚一番,領會者甚至在台上閱讀報紙對她的專訪。
這件事使我想到丹麥人「不選模範生」的哲學真了不起。試想,當我們極力表揚某個孩子的學習優異時,難道不能顧慮多數學習落後的孩子心裏怎麼想嗎?
什麼時候,我們的孩子才能擺脫與人比較的枷鎖,活出真正的自信?或許應該先讓大人想想這個問題吧!
- Jul 16 Thu 2009 21:29
成績單...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